鄱阳湖生态区现状及建设调查鄱阳湖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我国四大淡水湖中,鄱阳湖是没有富营养化、水质一流的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更是江西的母亲湖,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崇高使命。省委书记苏荣调到江西不久就亲自调研,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构想,它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的是实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是80年代开始省委省政府实行的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江西新世纪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创新和发展。调查经过。利用暑期时间到鄱阳湖当地进行调查。调查总结与解决对策: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与发展现状首先,从城市化进程看,建国五十八年来,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采取严格的限制人口迁移政策,加上上山下乡、围湖造田政策,致使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这30年间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水平一直在15%左右徘徊,1952年环鄱阳湖地区的城镇人口约占该地区总人口9.7%,到1982年环鄱阳湖地区的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18.3%,30年只提高8.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29个百分点。二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至江西工业化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96年环鄱阳湖地区城镇人口已占该地区人口26.5%,14年增加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59个百分点。三是从1997年至现在,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到2007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11年间增加15.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1个百分点。其次,从城市化水平看,环鄱阳湖地区有国土面积5.32万平方公里,有6个设区市和4个县级市,城市空间密度低于中第1页共4页部省份水平。目前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4.9%,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56%,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80%以上。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进入加速阶段,可见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水平尚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第三,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根据世界城市化历程的一般经验,当人均gdp为3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为25%;人均gdp达到6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达40%左右;人均gdp达到12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超过50%,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超过70%,2007年环鄱阳湖地区人均gdp为1500美元。由此看来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潜在城市化水平应在50-10万人,到20XX年,建成市区人口达30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亿元的现代化大都市,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商贸、物流、金融中心。树立“大九江”理念,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扩大城市规模,尽快建成京九中段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实力雄厚、环境优美、幅射力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XX市目前XX县区实际人口50万,按照城市化发展目标,XX县区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4万人,到20XX年可超过100万人成为特大城市。二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即加快景德镇、上铙、鹰潭、抚州城市化发展步伐,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目前四市XX县区规模都不大,区域带动能力较弱,尤其是上铙、抚州城市化率较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XX市现有XX县区人口24万,要围绕建设赣闽浙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着力打造两大板块。加快XX县区撤县设区进程,建立“一城两区”新格局,每年增加XX县区人口3万人左右,到20XX年城市人口达到60万,中心XX县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XX市现有XX县区人口32万,要加快形成接轨闽台经济的前沿阵地和赣闽经济走廊的上的文化和生态名城,搭建环湖地区与福建、台湾的产业承接的桥梁,每年增加XX县区人口2~3万人,到20XX年城市人口达到60万,中心XX县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XX市现有XX县区人口38万,要充分展示瓷都魅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城市和现代化陶瓷等制造业基地,每年增加XX县区人口2~3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