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培育和弘扬“江苏公安精神”的几点思考和认识3月5日,省厅召开“江苏公安精神”大讨论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孙文德厅长代表厅党委作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江苏公安精神”,开创全省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精神是一种思想信仰,一种品德修养,一种荣耻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文化传承。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乃至每个人的个体本身,都需要一种精神作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中国文化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在古老的《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其呕心沥血之作《呻吟语》中也说:“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肢体怠驰,则百兴俱废”。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公安机关在新时期,新阶段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历史责任,更需要一种积极健康精神的指引。在全省公安民警的共同努力下,各地纷纷出现了很多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经验和模式,有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创造性地开展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的“上岗模式”;有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牺牲奉献,创造了命案侦破率连续17年保持95%以上的奇迹的“南通刑警经验”;有坚持创新创新,亲民爱民,取得了确保夫子庙景区24届春节灯会无事故的骄人业绩,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的夫子庙派出所;也有像陈贤岩、徐兆华、刘祖明等代表了新时期江苏公安民警勤政廉洁、敬业奉献精神的典型代表。这些都是江苏公安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归纳、提炼、总结、升华这些精神和经验,并结合江苏公安加快发展、科学第1页共5页发展、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成为全省公安民警共同的精神体系、精神符号和精神动力;成为全省公安民警良好精神面貌的一种浓缩和升华;成为激励全省公安民警迎接挑战、发奋图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断走向胜利、创造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当前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江苏公安精神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不断增强全省公安民警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那无异于行尸走肉,与禽兽无异。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正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民警思想道德严重滑坡,金钱至上,见利忘义,香臭不分,美丑不辨,甚至追恶逐臭,人性全无,不以为耻,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浑浑噩噩,无所用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完全忘记了当初入警的誓言。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神和信念的缺失。而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江苏公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可以使全省公安民警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对先进者以激励,给慵懒者以鞭笞,给落伍者以警醒。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将一切艰难险阻、个人得失都置之度外,就能够激发出冲天的干劲和无穷的创造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推动全省公安民警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提高公安工作品位和档次的现实需要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校风校训,如哈佛大学校训是“让真理与你为友”,西点军校的校训是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校训用非常精炼、简洁、优美的语言概括了各个学校鲜明特色和价值追求,与学校本身的形象和气质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效果,也提升了学习的形象和档次。警察作为社会一个特定的行业群体,有着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内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对这些文化资源第2页共5页加以挖掘与提炼,对于探寻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精炼、优美、琅琅上口的,能够体现新时期江苏公安工作现实特点和奋斗目标的江苏公安精神,是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