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一、发现问题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老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老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有价值的问题。二、确定主题校领导或教研组长要随时将老师的困惑集中、并归纳整理,将具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教研主题。三、确定人员在此基础上组建讨论团队(学校、学科组),着手制定讨论计划。四、制定计划学校或学科组根据确定的讨论主题(一般每学期 3—-5 个),确定讨论的基本思路,制定教研计划,并安排好具体活动时间。五、组织实施1.学习准备。根据教研计划,老师或教研组应该为有效完成讨论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相关讨论成果的专题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先从理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1)自我反思。针对教研主题,老师要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同伴互助.借助组员之间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专家引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向专家(各级教研人员、特级老师等)咨询,或查阅教研刊物、上网查询等途径,整合多方资源,以提高讨论效能。(4)网上互动。老师可以把教研主题发布于“校园网络论坛"等平台,让“有识之士”参加其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问题得到广泛深化地探讨.2.集中研讨。按教研计划,讨论团队(学科组)针对教研活动主题,进行集中研讨.老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多方猎取的解决问题的信息介绍给其他成员。(这个过程中,团队人员不仅要全员发言,而且要畅所欲言。记录人员要做好记录,记录以附上发言人员的文字材料为好)3.归纳整理。校领导或教研组长在研讨过程中,要随时对老师的发言做简单的点评,最后再归纳总结,将达成的共识整理成文字材料.4.运用实践.老师要将达成的共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将“共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或教研组要确定一名老师,结合“共识"有针对性的准备一节公开课,下次教研活动时公开展示,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六、布置下次教研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