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Internet:指目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1、 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 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应应用通信服务。2、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种通信实体之间互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播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用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3、 网络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关键(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4、 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受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减少发送速率”).5、 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User Data protocol)顾客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6、 网络关键:电路互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互换(packet switching)。7、 电路互换:为“呼喊”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互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途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播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 TDM。8、 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种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种时隙可用于传播该连接。9、 分组互换(记录多路复用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分组,分组互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派链路。10、分组互换与电路互换的对比:分组互换容许更多的顾客使用网络;对突发数据极为有效,资源共享较简单,无呼喊建立。不过分组互换需要可靠数据传送、拥塞控制协议。11、分组互换--存储转发:从源到目的地通过路由器移动分组,几种途径选择算法(数据报网络,虚电路网络)。12、数据报网络:分组中的目的地址决定下一跳,在会话中路由可以变化。不是面向连接的,而是无连接的。13、虚电路网络:每个分组携带标签(虚电路 ID),标签决定下一跳,固定的途径在呼喊建立时决定,在呼喊期间保持不变,路由器保持呼喊状态。14、分组互换中丢包和时延出现的原因:分组抵达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