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达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程度。XX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本省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细微处着力,以积沙成塔、垒石成峰的毅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坚持以坚定自信提升自觉quot;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quot;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quot;根quot;和quot;魂quot;,有自信才能执着坚守、自觉践行。迷信和盲从西方价值观,就会落入西方普世价值的陷阱、拜倒在别人脚下,甚至会动摇我们民族的根基,让人失魂落魄、迷失自我。这就要求我们把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一要增强理论阐释的权威性。让理论与舆论、网上与网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理论根基、现实依据,特别是讲清楚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为人们坚定自信、保持自尊提供充分理由和十足底气。二要深刻揭批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注重从微观视角设置议题、通过生动故事揭示主题,深刻揭露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制造和引发的一系列恶果,破除其所谓普世的光环,让人们了解事实、看到本质,进而得出正确结论。三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重走长征路向国旗敬礼等教育活动,用爱国主义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坚持以立体宣传教育引导居芝兰之室,久而自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第1页共4页的心灵植根生长,需要用良好社会氛围呵护、用优秀文化滋养。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一套话语难以满足不同需要,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这就要求我们念好联字诀、突出立体化,不能只是大水漫灌,更要注重精准滴灌,形成立体化宣传,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近年来,XX省坚持新闻宣传、理论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五管齐下,广泛运用新闻宣传报道、基层百姓宣讲、网上议题互动、公益广告刊播、文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打造了百姓宣讲直通车我为正能量代言大豫讲坛等一批工作品牌,推出了《朝阳沟》《焦裕禄》《全家福》等一批精品力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格局,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抓好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坚持三个注重,加强内容设计,创新话语表达,以小见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进人们心灵。一是注重全媒传播。树立互联网思维,做好微字文章,用好微博微信渠道,使用音频视频、动画动漫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动起来、活起来。二是注重以文化人。深入推进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通过电影、电视剧、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滋润心灵、播撒文明。三是注重融入生活场景。充分利用社区、乡镇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公园广场等阵地,抓住重大节庆活动、民间民俗活动等时机,广泛开展楹联诗颂、道德讲堂、文艺巡演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有、天天见。坚持以创建理念推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挂在橱窗里的标语口号,而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价值理念,践行越深入、越广泛,生命力才会越强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创建理念推动实践,找准抓手载体,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化无形为有形、积小胜为大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人知人晓转化为人信人守。坚持以创建理念推动实践,一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思想内涵。同时,不断创新便民利民惠民的方法渠道,注重解决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等事关民生第2页共4页的小问题,让老百姓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努力推动公民文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