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第一节 污水预处理一、格栅组成: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作用: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选用栅条间距的原则:不堵塞水泵和水处理厂、站的处理设备.格栅的清渣方法:人工清除(与水平面倾角:45º~60º),设计面积应采纳较大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进水渠道面积的 2 倍,以免清渣过于频繁。机械清除(与水平面倾角:60º~70º)过水面积一般应不小于进水管渠的有效面积的 1.2 倍。 二、调节池(★)(一)调节池的作用 1、水量调节 1)线内调节:进水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2)线外调节:q 高,进池; q 低,出池 2、水质调节 1)利用外加动力而进行的强制调节:设备较简单,效果较好,但运行费用高。 2)利用差流方式:基本没有运行费,但设备结构较复杂。(二)调节池的形式结构 1)方池:主要用来调节水量 2)对角线调节池:只调节水质,不能调节水量,对角线开槽。 3)折流式调节池三、调节池的设计(★★) 1、废水经过一定调节时间后平均浓度为: c = ∑qiciti / ∑qiti 2、调节池体积 V = ∑qiti 难点:∑ti的确定第二节 沉淀的基础理论一、概述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1.沉砂池: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易沉物。2.初次沉淀池:较经济地去除,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3.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4.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3。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楚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