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02 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供求影响价格⒈ 当需求量增长、供应减少时,导致商品短缺,购置者竞相购置、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高价以满足需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⒉ 当需求量减少、供应增长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发售、购置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低价发售以处理库存,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名师点睛】卖方市场: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在有利地位,虽然提高价格也能卖出去。买方市场: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在有利地位,价格一般趋于下降。 (二)价值与价格:(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⑴ 含义:是指在既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纯熟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⑵ 计算措施:① 假如生产某商品的生产厂家有无数个或者不确定个,这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大多数生产者生产该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决定。② 假如生产某商品的生产厂家数量较少且确定,这时,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一定期期内生产所有该商品所用的总时间除以商品的总数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甲商品数量×甲个别劳动时间+乙商品数量×乙个别劳动时间+……)/ (甲商品数量+乙商品数量+……)。⒉ 个别劳动时间:⑴ 含义: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⑵ 个别劳动时间对生产者的意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在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在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⒊ 劳动生产率:⑴ 含义: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一般有两种表达措施:一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达;另一种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表达。一般来说,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平均到每件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越少,产品的价值量就越小,价格越低。⑵ 分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一般来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⑶ 计算:现价=原价/(1±社会劳动生产率);数量(使用价值量)=原数量×(1±劳动生产率);其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用“+”法,减少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