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授课过程:教学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利用校园法制宣传环境,不断充实个人法律知识。 3、通过法制知识竞赛答题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知法、守法,更要懂得用法教学方法: 讲述 、演示、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法制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题目:学以致用,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中职生—— 法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一、播放课件,课题导入播放课件:法制观念淡薄,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 某校学生王某等人乘周围无人,走进学校的一间教室.王某对着教室门先踹了几脚,另外两个同学亦接着踹,将教室门板踢下一块.三人接着又钻进其它教室,毁坏了课桌等其他东西,后扬长而去。 老师问:王同学等三人行为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青少年在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有可能触犯刑律,因为破坏公物也可导致犯罪。 老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72 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王某等人破坏校舍及其他财产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二、讲授新课1.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案例 :收到匿名信、匿名电话怎么办? 学生收到匿名信、。匿名电话的事时有发生。所谓匿名信、匿名电话是指来信者来电话者未署未讲真实姓名,或根本不署不讲姓名.其内容多是辱骂、恐吓、挑拔、攻击、骚扰或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匿名信、匿名电话会扰乱收信人、接电话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注意力分散,精神紧张,身心受到损害. 老师问:遇到这种情况,应实行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同学们讨论。 得出结论:为避开处理不当,向老师、家长寻求帮 助. 老师总结: 1).保持镇静:既然来信来电话是匿名,说明对方做贼心虚.所以收信(电)者,完全没有恐慌害怕的必要。否则,恰恰是上了对方的当。同时,对来信来电中提出的无理要求,坚决加以拒绝,不能有丝毫的模糊和让步。 2).分析可能:你应该静下来思考,来信来电者可能是谁?原因究竟是什么?从多全方面去考虑:最近和谁有什么矛盾,或自己有意无意地触犯过谁。经过分析,至少可以将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