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务员职业倦怠近年来,我国的“公务员热”居高不下。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成为中国青年才俊越来越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而在外部认同度快速提升的情况下,公务员自身的认同度却因为路径依赖和进展模式单一而快速下降,因而对从事的职业与本职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倦怠感与消极情绪,如身心疲乏、悲观失望、多疑易怒、心情压抑等。公务员是一个重要而特别的职业群体,从事着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执行,是国家经济社会各项行政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职业的特别性,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假如无法正确处理好矛盾及时化解压力,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职责的履行及政府的效能,应引起全社会和每个人的高度重视。一、公务员职业倦怠及现状表现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此概念由美国学者费鲁顿伯格于 1974 年首次提出,并将此命名为“职业枯竭”。(一)公务员职业倦怠内涵“在我国,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党政机关、人大机关、审判和检察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感受来自工作的压力而不能及时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表现为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经济快速增长,整个社会改革力度加大,对政府等公共部门的要求也增多,再加上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普遍加快,公务员极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公务员由于本身的特别性,替人民掌握社会资源,执行行政职权,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所以,公务员要对自身的能力和期望有明确的认识,关怀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以最好的状态来面对每天的工作。(二)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表现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的四个主要表现方面:1、公务员情绪低落,健康问题凸显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已经成为公务员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不断的工作压力下,加上工作环境的不确定、不可控、突发事件等,必定对工作产生无从把握之感,心生倦怠。在选拔提任公务员的过程中,组织人事部门更多地注意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硬件标准,却忽视了心理素养的因素,一些公务员心理素养欠佳。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好情绪面对繁琐的工作,很多公务员会处在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中。久而久之,很容易会表现出疲乏不堪、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