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进展,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社会成员的心理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显得更加迫切。纵观整个大教育范畴,教育主体心理素养的培育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面临的关键与核心问题。对一切可开发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充分利用,坚持进展性教育为主,补偿性教育为辅的原则,采纳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方法,激发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趋力,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和自我矫正的能力,卓有成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开设健康课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每学期不少于 10 个学时。老师要系统的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中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授心理自我调节和消除心理困惑的方法。同时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有所了解,帮助学生以乐观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面对挑战。二、结合学科渗透,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科渗透是学校可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科课程隐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是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现代教育思想认为:人的认识活动都是整体地发生的,学习是一个认识、情感、意志有机结合的整体心理活动过程。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虽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是由这些因素形成的动机和态度,自始至终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进行。根据这一心理活动规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目标,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让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刻苦地去学习。学科教学活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每位任课老师都在带领学生猎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育学生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不怕困难、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进展学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动手等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意义。老师们在学科渗透的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课堂情境、生动事例以及学科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大,起到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班会课中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会课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班会课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