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进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老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纳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一、尊重学生个性,培育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课堂中要求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纳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育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喜爱听,有的善于看,有的喜爱讲,有的善于想,有的喜爱做,一堂课要想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进行课堂模式的切换,一般 7~13 分钟要换一种形式。老师的精讲,适合喜爱听的学生;板书,阅读教材适合善于看的学生;讨论,辩论,叙述概念、阐述解题思路适合喜爱讲的学生;提出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适合善于想的学生;制作学习卡、课堂练习适合喜爱做的学生。这样,我们就自然认识到了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弊端,因为那只照顾到了喜爱听的学生,那么,这怎么能说得上尊重学生个性,培育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提倡讲练结合,注重知识过手是必要的。课堂教学应从一讲到底向少讲多练转变,向精讲精练转变.课堂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是有效的.二、还主动权给学生是有效课堂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根本作用,强调每个学习者对同样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认识方式与认识速度,强调认识过程、学习过程首先是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行为活动过程,是一种必须在主体积极参加下才能完成的过程.正如泰勒所说,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老师做了些什么,现代教学要求老师的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孟照彬提出,课堂的主动权交与不交给学生,是新旧课堂的分水岭。如何理解交出主动权呢?比如:老师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思考、琢磨的状态,这时的主动权就在于学生;课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主动权也在于学生;组织学生阅读、交换学习卡、做课堂练习,主动权更在于学生。有效课堂要求老师一定要交出主动权,但交多少合适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来定。总之,还主动权给学生是现代课堂评价的关键指标。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有效课堂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