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三大主要特征(1 分)脊索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前方,为头索动物(1 分)缺乏真正的头和脑,为无头类(1 分)肌肉按体节排列,为 V 型肌节(1 分)狭心动物(1 分)2、简述圆口纲动物的寄生性或半寄生性特征。吸盘式口漏斗,挫舌(2 分)鳃囊,利于寄生时的呼吸(2 分)唾腺,能够防止血液凝固(1 分)3、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表现为:(1)外形:鱼类多为纺锤形体形可减少在水中的阻力。(2)鱼类一般均具有鳍,包括偶鳍与奇鳍是水中运动和平衡的器官。(3)鱼类体表多具鳞片和粘液腺,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可减小水中的阻力。(4)大侧肌是鱼类游泳的动力。(5)鱼类均以鳃呼吸,鱼鳃是水中呼吸效能量高的呼吸器官。(6)硬骨鱼类多有鳔可调节鱼的体重使其处于水中某一位置。(7)鱼类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8)不同的鱼类具有调节体内水份平衡的器官;淡水鱼类通过发达的肾将体内多余的水份排出体外,海水硬骨鱼通过泌盐腺将体内多余盐份排出体外。软骨鱼类通过体内积累含氮物来提高体体渗透压来保持体内水份的。以上特点均表现为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4、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及两栖动物克服的矛盾。水陆环境的差异:水域是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C〜30°C,使它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承托起来,使它们能在水中遨游;然而,水中的溶氧量只及空气的 1/20,每 L 水仅含氧 3ml〜9ml。面临的矛盾有:(1)呼吸空气中的氧问题。(2)在陆地上体内水份丧失的问题。(3)陆上支撑身体与快速运动问题。(4)保持体温问题。(5)适应陆地复杂环境的神经系统。(6)陆地上繁殖问题。两栖类解决情况及不完善性:(1)解决了呼吸问题:两栖类出现了陆地动物用来呼吸空气中氧气的肺,但两栖类的肺仅是一对薄壁的囊囊内呈现蜂窝状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但面积仍不大,不能胜任其对气体交换的需要。所以大部分两栖类还要依赖体表皮肤进行呼吸。两栖类具有发达的皮肤腺可使体表保持湿润从而进行气体交换。(2)没解决水分散失问题:两栖类皮肤富含腺体,但已出现了轻微角质化的现象,由于角质体程度较低,使两栖类还不能保持其体内的水份在干燥的陆地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