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 灌溉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工程学是讨论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利资源为进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2.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3. 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4. 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5. 干旱:是指因天气、土壤、生理等原因导致作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或指作物由根吸水不足而导致其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和协调的现象.6. 大气干旱:指农田水分尚不阻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温度过高(T=30°C)和相对湿度过低(≤30%),阳光过强或遇旱风(≥3m/s),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的需要.7. 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收的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8. 渍害:因降雨、灌溉水量太多,或因地下水补给水量太多,使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的灾害.9. 土壤盐害:盐害:指土壤含盐过多,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10. SPAC 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这一连续体即为 SPAC 系统11. 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两者的腾发量(蒸发蒸腾量).12. 作物耗水量:土壤在任何水分条件下实际消耗的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和植物体含水量之和.13. 需水量模比系数:作物某一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百分比。14. 需水临界期或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15. 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指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16.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17.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单位面积各次灌水定额之和。18. 土壤计划湿润层:旱作物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19.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关系。20. 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21. 灌溉水利用系数: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22. 水力最优断面:指在渠道比降和渠床糙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要的最小过水断面.水力最优断面比较窄深。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