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人员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 本办法将对猪场生产实行量化管理,并对整个猪场的各个生产阶段的损耗、生产指标和酬劳以数据形式进行量化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管理办法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种妊娠舍 1。1 工作重点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掌握适宜的配种时间、初配日龄和正确的配种方式,提高繁殖力,减少空怀,增加窝产仔数,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早产、减少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促使母猪产仔数量多,活力强,个体大。科学饲喂母猪,保证种猪有中上等的膘情,及时发现淘汰不合格的种猪.猪群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向生产厂长汇报. 1.2 操作要求 1)饲喂标准:日喂 2 次,每天上、下午定时全组人员集中 喂料(提前备足饲料),要求先喂料、后清粪.试情公猪日喂料 2。5~3。0 kg;后备母猪日喂料 2.3~2。5 kg;空怀母猪日喂料 3。0~3。5 kg;配种后 3 d内母猪日喂料 1.8 kg,妊娠前期(3~28d)日喂料1.8~2。2 kg;妊娠中期(29~85 d)日喂料 2。0~2。5kg;妊娠后期(86~107 d)日喂料 2.8~3.0 kg。(根据猪只膘情体况可以适当调整饲喂量,以母猪达到中等以上膘情为最好。)2)配种方式:全场采纳人工授精配种方式,做好配种记录并填写配种评分. 3)日常管理:每天要勤观察猪群状况,及时发现病猪,按时诊治。对于流产猪群有异常情况的,要及时报告兽医及生产厂长,特别是对配种难度较大的猪更应细心观察,并配合技术人员实行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缩短配种间隔。 4)搞好本群的各项免疫工作,及每周 2 次的消毒工作,定期 的驱虫工作。 5)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对种公母猪进行适当室外的运动、调 圈。冬季中午、夏季早晚对公猪及乏情母猪进行舍外混群运动 2~3 h;每天定时驱逐试情公猪接触待配母猪,以刺激母猪发 情和发现发情母猪。 6)配种母猪 21 d 不再发情,28~35 d 必须进行妊娠检查。 7)每日填写周报表。 1.3 定员与定额 配种舍定员 2 人,负责基础母猪头数 240 头。 1。4 生产技术指标 1)断奶母猪配种:配种期不得超过 7 d; 2)配种分娩率:85%; 3)经产母猪年产仔窝数:平均 2。2 窝;4)全群平均窝产活仔数:9 头; 5)后备母猪配种日龄在 225 d 以上,体重在 110 kg 以上,最好在第 3 个发情期配种。 1.5 计酬方法和奖惩指标 1)每生产一头活仔猪计 2。3 元。平均窝产活仔 9 头,每多产 一头奖 10 元,每少产一头罚 10 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