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题目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与对策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我国已经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使得我国劳资关系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除了原有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出现了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与此同时,伴随着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出现,还涌现了各种不同的经营形式,如公司制、承包制、租赁制等等,导致了劳资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次,劳资关系主体利益的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企业的劳动者也由原来的“铁饭碗”变成通过劳动合同、集全合同所约束的独立的利益主体,劳动力关系市场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主体利益的倾向较从前十分明显。另外企业职工逐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来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劳资关系主体双方的用工行1为和劳动行为。劳资关系规范合同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资关系的运行还逐步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雇主要想获得适合自己企业的雇员都必须要到劳动力市场上进行招聘。劳资关系的运行将由国家的行政控制转变为市场调节,国家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直接干预劳资关系,国家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劳资关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双方的行为,劳资关系的变化和运行则由劳资关系主体按照市场规则、运用市场机制自行决定。市场机制将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本质也就是法制经济,劳动关系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经济关系,其管理的法制化也是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虽然目前我国己经形成了以《劳动法》为主体的、一整套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来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有序、规范、稳定的发展。但由于上述因经济关系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劳资关系的变化,加之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转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等诸多原因,劳资关系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客观存在,有的甚至逐年增多。比如,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拖欠工资、劳动生产条件差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发生职工群体性事件,造成企业劳动关系紧张。据统计,1995 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 33030 件,1996 年上升到 48121 件,增幅为 45。7y0,之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现急剧增长态势,每年平均以近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