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活性环状多肽。是由心室肌、心房肌细胞合成及分泌的一种多肽,具有扩血管、利尿、利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笔者发现 BNP 水平与小儿危重症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严重脓毒症常伴随着心室扩张和射血分数的减少,这种表现常常是急性的、可逆性的,随诊病情的好转,常在 1 周左右明显降低。国外有研究指出,BNP可单独作为严重脓毒症死亡风险预测的标志物[3]。基于此,笔者认为 BNP 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动态监测 BNP 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的病情变化、转归及预后具有指导作用。但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对于脓毒症患儿的病情评估,单一的 BNP 指标难免有所偏颇。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糖酵解代谢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还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缺氧损害,其共有五种同工酶,其中的 γ 亚基特异地存在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质中,故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由于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常常会继发性脑损伤,脑功能的监测也尤为重要,影响着临床救治的成功与否及脑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4]。脓毒症患儿一旦并发缺氧缺血性神经元损害,会使NSE 释放入血,血中的 NSE 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脑损伤[5]。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脓毒症患儿 NSE 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严重低氧血症、惊厥、心肺复苏后的脓毒症患儿的 NSE水平升高,提示脑损伤严重。脓毒症继发脑损伤患儿 NSE 水平常持续不降,所以动态监测 NSE 水平,可更好的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近年来,脓毒症的概念、定义、诊断标准和诊疗方案渐渐为广大儿科医师所认识,但认识程度仍明显不足。脓毒症的早期正确识别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据 PCT、BNP、NSE 水平,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来综合评估,动态观察 PCT、BNP、NSE 水平变化,可达到早期识别、正确及时诊断、规范而有效治疗的目的。参考文献[1]赵样文,樊寻梅,魏克伦,等. 儿科急诊医学[M]. 3 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2]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 降钙素原( PCT) 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 ( 9) : 944-951.DOI:10. 3760 /cma. j. issn. 1671-0282. 2012. 09. 005.[3]Landesberg G,Jaffe AS,Gilon D,et al. Troponin elevation in severesepsis and septic shock: the role of 1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