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的戏仿和拼贴文献综述摘要:通过诸多学者的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将对《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进行分析, 指出该小说以其叙事的零散化和碎片化, 通过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戏仿与颠覆, 反映出理性的怀疑和对世界虚无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不拟面面俱到,综述《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的拼贴和戏仿两个特点,以此说明该小说所具有的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色以及拼贴和戏仿在文学中所起的作用。关键词: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戏仿;拼贴一、拼贴综述“拼贴”源于绘画,原指新潮画家的一种绘画方法,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譬如报纸、木头、布片、塑料或瓶盖等拼接粘连在某个平面上;文学借用它来指作家将引语、典故和其他怪异表达结合在一起的作法。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巴塞尔姆认为拼贴原则是 20 世纪所有媒体艺术的中心原则,他说:拼贴画的要紧处,是不同的物粘贴在一起,粘贴得好就造出了一个新真实。拼贴,从法文而来意为粘贴,本意为把一些东西拼贴到一起,作为一种绘画技巧,把手头上的偶得材料,如报纸碎片,破布或者墙纸等粘到画板上或者画布上。 拼贴画原先的目的是为装饰作品服务,但绝非只是为装饰作品所用,它在达达派、超现实派,尤其在立体派的艺术家手里用得出神,产生了入化的效果和巨大的影响,不仅波及当时和后來艺术家,而且也波及当时和后来的文学家。时至 60 年代,拼贴画在艺术上成了一种大众艺术,而拼贴画作为一种写作技法,也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流行。拼贴作为后现代文学的主要技法和典型特征,在后现代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来反映这个时代,以至于它本身都变成了一种“后现代文体”。哈桑认为,拼贴是后现代小说家的一种青睐。在后现代文学中,拼贴,意味着一部文学作品(小说或者诗歌)中嵌入他人语录、广告词、新闻报告、典故、外语、菜单、图画等等。胡全生认为文学拼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图画式拼贴,即山图或照片等视觉艺术做成的拼贴画;一种是文字式拼贴画,即用文字做成的拼贴画。 文字拼贴,这一技法被胡全生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或问接引用他人语言、广告词、报告书、标语等等,总之是捡来的现成物做成的。另一类是文字构成的独立叙述单位,也即这些插入成分往往各自成为独立段落,相互之间没有吋序或因果联系。胡全生甚至指出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作家中最喜欢运用拼贴的一位。巴塞尔姆曾经宣称自己注定要和杂七杂八打交道,他亦是后现代作家中运用拼贴的高手。而且看起来他对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