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8 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摘要】: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基础,地方政府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直接代表、反映公众的利益呼声。国家制定的各项公共政策,最终也要靠地方政府来实施,方可取得预期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取得较大进步。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政出多门等原因,导致其在公共政策执行力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随后从政策执行弱化、执行存在过激行为、政策执行存在偏差三方面分析了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从政策内容、执行主体、执行过程三方面分析了原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改变现状。【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力、地方政府【正文】: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基本概念(一)执行力执行力最早出现在行政法学领域,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随着社会发展,执行力开始运用于企业管理。美国学者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于 1896 年在《执行》一书中,曾这样定义“执行力”:“执行力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运用,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纷纷将其引进政府管理 。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能否依据政策目标、方向,设计出科学的方案,并根据上级政府给予的政策资源(财、人、物、信息、制度等),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分配,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达成既定目标的能力与效力。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权力主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下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其中,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是能否落实公共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制定了大量的的公共政策,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但部分政策实际上的执行效果却令人意外,如“家电下乡”中以次充好、选择执行或歪曲执行“三农”和医改、社保政策等。政策方案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高。 因此,通过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可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化解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提高行政效率。(三)基层政府执行力的核心要素基层政府执行力核心要素是指基层政府在强化其执行力时所要重点把握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