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类药品市场发展分析1 前言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三城市清热解毒类产品的零售市场规模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重庆市场增速较快,2013 年的销售额比 2012 年增长了13.81%,2014 年的增幅虽然有所放缓,但同比也有 6.77%的增长。清热解毒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用于治疗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生活中绝大部分人曾遇到过“上火”症状,其中不少人会到药店购买清热解毒类产品服用,所以该类产品在零售市场中的销售情况一直不错。本文根据米内网的监测数据,以深圳、武汉、重庆三城市为例,对该类产品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简要分析。在我国清热解毒类口服中成药市场中,2016 年前十品牌销售额均在 2 亿元以上。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湖北济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独家品种,是全国独家剂型,临床上主要用于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疖肿等, 2016 年销售额达 24.21 亿元,市场份额达 11.73%;排在第二位的为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蓝芩口服液,销售规模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 2016 年销售额为 18.77 亿元,市场份额为 9.09%;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别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板蓝根颗粒和清开灵系列,2016 年板蓝根颗粒品牌销售额达 7.86 亿元,清开灵系列达 5.70 亿元,市场份额均在 2%-3%左右。医药市场的较快发展为清热解毒类口服中成药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对清热解毒类口服中成药市场的推动作用也较大,同时抗生素类药品用药越来越规范, 这些因素都成为支撑清热解毒类口服中成药市场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到 2022 年我国清热解毒类口服中成药市场销售额在 317.91 亿元左右, 2017-2022 年复合增长率在 7.5%左右。2 清热解毒类药品发展现状2.1 市场概况所谓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此类为实热证;或房劳伤阴,阴虚阳亢所致此乃虚热证。中医所说的“热”“火”“毒”都指的是热证的表现,而火甚于热,毒又甚于火,所以热毒是热证发展的最严重阶段。热证的病因有远因与近因两种。远因是无明产生了嗔恚而致病, 近因是患者的胆汁过量而致病。清热解毒用药是中医针对实热证的治疗药方。自 2012 年 8 月 1 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行为,促进了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此背景下,清热解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