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展示: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的调查——以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为例市场营销 09—2 胡夏园摘要:本文就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提出思路和对策。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对策;调查一直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干净、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把进展农村经济与农村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结合起来,达到依靠经济进展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综合整治,进以提高广阔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目的。通过对东阳市魏山镇的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现象十分突出,并有日益加重的趋势。一、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1、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相当严重。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主要途径。目前在魏山镇,根据耕地面积计算,每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 40 千克/亩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过量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设定的安全上限(15 千克/亩).每年农药施用量也极高。由于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局限性,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土壤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此外,城郊蔬菜农业的进展,大棚农业普及,塑料地膜的大量使用,“白色污染”正在加剧。据调查统计,2024 年,魏山镇地膜的使用量达 1950 多吨,地膜土壤平均残留量达 2.5 千克/亩.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严重.部分地方仍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增加.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设施栽培等生产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饲料和肥料的大量投入和不当管理成为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呈量大、面广、危害大、生态压力重四大特点,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2、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