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复习提纲1、正常利润、经济利润和经济剩余的联系与区别。正常利润:是指企业能够维护经营的最低限度的利润。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后的剩余。2、经济剩余、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经济剩余(ES):消费者剩余(CS)与生产者剩余(PS)之和。即 ES=CS+PS。经济剩余是衡量效率的标准绝对优势: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耗费衡量。比较优势:用机会成本衡量。3、寻租,x—非效率.广义而言,寻租(Rent-seeking)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狭义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寻租行为的特点是,第一,它们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第二,他们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原来可以用于生产性行为的资源浪费在于社会无益的行为上;第三,这些行为还会导致其它层次的寻租行为或避租行为.寻租成功后,企业获得垄断地位,缺乏外在的竞争压力,会造成企业不思进取,不积极采纳新技术、新设备,企业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内运行,生产要素未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使生产成本上升,这就是莱本斯坦(Leibenstein)提出的 X-非效率(X-inefficency).大企业中产生“X—非效率”的原因主要是: 1。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往往易于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即企业经营者置企业所有者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规模扩大,过度投资和耗用资产;不注意降低成本和过分的在职消费,导致企业利润费用化;工资、奖金增长过快,侵蚀企业利润等。 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公司绩效与职工物质利益不易直接挂钩.当市场竞争压力较小时,企业就倾向于用增加人员和提高工资的办法来维持生产经营规模,通过提价的办法向消费者转嫁增加的那部分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率的降低和竞争力的削弱。 3。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信息交换传输量和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将按几何级数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传输或转换中某些障碍,有意或无意的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将大大的增加.4、机会成本、明显成本、隐含成本。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具有闪光点的见解之一,厂商由于使用自有生产要素而放弃其用于其他用途可能获得各种收益,在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就是机会成本.明显成本:是记在账面上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它是偿付资金的实际现金流出量。主要指企业向供给其产品或劳务的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