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作业 5 答案注:主观题结果只有 38 分(总分 40 分),若发现那条错了,请共享!—-周建新 2011—11—27 一、单项选择题 1. 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讨论方法?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验法2.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制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 能力低下 B. 一般能力 C. 天才 D。 才能3。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 知觉防备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4。 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5. 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A。 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 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 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 低凝聚力低生产率6. 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强制 B. 开诚合作 C. 妥协 D。 回避7。 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提出的 A. 勒温 B. 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 利克特 D. 豪斯和沙特尔8。 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A. 社会功能 B. 成员受益程度 C。 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 成员人数9。 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 人际关系 B。 协作愿望 C. 共同目标 D. 信息沟通10. 下面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 A。 工作再设计 B. 目标管理 C. 建立社会技术系统 D. 建立规章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 组织行为学的讨论方法包括 A。 调查法B. 面试法C. 实验法D. 个案讨论法E. 观察法2. 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 A. 改变行为B。 改变态度C. 引进新的认知元素D. 不予理采E. 重新进行角色定位3.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基本满足后,还有以下需要 A. 成就需要B. 生存需要C。 安全需要D。 权力需要E. 归属需要4。 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 A。 安全需要B. 情感需要C。 尊重和认同需要D。 完成任务的需要E。 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5。 领导法律规范模式(领导参加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 A. 信息的原则B。 不接受型原则C. 冲突的原则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