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铁路既有线 T 型刚构桥转体施工技术研究摘要:为了使得铁路既有线行车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且对实际铁路运营减少干扰,在现今的既有线跨铁路中大多采用了转体法进行施工建设。本文主要结合某公路上 T 型刚构桥的实例,对其中所使用的转体法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施工中所实施的转体法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今后利用转体法施工的桥梁设计工作提供了相关的经验。关键词:跨铁路、既有线、T 型刚构桥、转体施工技术随着现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交通网的发展也日趋完善迅速。在这样的情形下,公路网与铁路网发生立体交叉是现今交通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一来,也导致很多铁路网中的立交桥需要进行改造以及重建。为了使得重建的跨线桥对于原有的铁路网运营产生影响以及干扰,在进行新建铁路施工的时候,下穿常采用顶进法进行施工,上跨时长采用转体法进行施工,在施工时构建为一个 T 型刚构桥的模式。文章主要结合了某新建公路上的转体法施工情况,对施工中出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进而使得今后在进行同类桥梁施工的时候得到一定的参考依据。一、工程概况分析新建高速公路上的桥梁中心线与铁路上中心线形成的交角为 70.0°,且桥梁位于铁路的两股道中,形成的线间距为 4.1m。在铁路的两旁路肩上,有电气化的铁路以及电气化的立柱。钢筋混凝土为主要铺设材料,钢轨为 61kg/m,。既有的铁路西边存在铁路贯穿电源线以及自闭电源线,其中距离铁路下行线 13.21m、24.63m。受到桥梁中桥墩在施工时产生的影响,其中的贯通电源线以及自闭电源线都需要进行移位或者对其进行改造再处理。桥梁两侧的路肩上一般会铺设信号光电缆以及铁路通信电缆。在桥址的地点存在电气化的接触网杆,也在桥梁的投影范围之中[1]。由于该铁路是十分重要的客运货运通道,因此,将其规划为集装箱双层通入通道,这样一来,形成的行车密度就较大。工程的具体情况要求必须要使用转体法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过程对铁路运行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二、设计桥梁主体结构在新建的桥梁中,一般是采用 2×50m 的 T型刚构桥,在桥面上以及桥梁的结构上都利用分幅的形式进行布置。经过对桥梁具体情况勘察发现,桥梁的结构平面是在半径为 10000m 的圆曲线上的,且竖曲线的半径长为 12000m。这样形成的线形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在上跨的铁路中与高速公路中的立交桥是相连的,因此,在行车道的外侧需要增加加速车道以及减速车道。该桥的桥面宽度正是处于较宽段,图 1 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