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分析——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论文设计

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分析——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论文设计_第1页
1/13
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分析——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论文设计_第2页
2/13
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分析——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论文设计_第3页
3/13
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分析——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摘要:残疾人是我国特殊困难群体之一,据统计,我国现约有 8500 万残疾人,其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精神、智力、肢体重度残疾人大都需要亲属供养、照料,残疾人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2007 年,我国初探残疾人托养服务,部分地区通过不断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农村地区因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其各方面发展均滞后于城镇,因此,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在农村地区比城镇地区更为艰难,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详细分析上蔡县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运行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最后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监督与纠正三个方面总结“上蔡模式”对我国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实践的政策启示。关键词: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一、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传统慈善模式视角下,残疾人因其生理缺陷被定义为“病人”而与正常人“隔离”开来,残疾人权利保障仅限于其基本的生存权;社会精神层面,对残疾人存在歧视或偏见,残疾人独立人格被社会予以否认,往往被贴上各种污名化标签,扼杀了残疾人对其自身发展权利的追求,致使残疾人群体游离在社会边缘。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残疾观认为残疾人因病理性损伤而呈现“病态”,康复服务权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长期向好,在平等理念的支持下,“人人生而平等”强调残疾人与正常人的“融合”,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要求社会提供支持扶助残疾人独立生活、融入社会。①重度残疾人因受其身体缺陷的生理条件限制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需要其亲属的长期照护与供养,残疾人家庭面临残疾人需要照料和家庭劳动力失去就业创收机会的双重负担。残疾人家庭往往因“病”致贫,在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为实现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稳定脱贫及增收,重度残疾人照护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① 赵树坤,徐艳霞.1978—2018:残疾人权利保障研究的视角转换及其动力[J].残疾人研究,2018(04):58-64.2007 年中国残联首次提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概念,此后我国开始摸索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2011 年我国初步建立了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基本体系;据《2018 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9)18 号]》相关数据显示,到 2018 年底,我国一共有 8435 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共为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分析——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论文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