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逐渐向培养实用性人才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的机制得到广泛的推广,这对于培养实用性人才具有显著的意义。另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对于现今的社会人才需求更能进行满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校企合作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进行大力推广,为学校培养更多具有较好实践能力的教师,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本文主要从现今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如何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进行提高。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实践能力、策略研究校企合作是现今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特色,也是现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于培养实用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方式,使得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加强[1]。之后教师可以将这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转换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另外,校企合作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对接,对于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了满足。一、 现今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一)职业阅历缺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学的主要力量是青年教师,大多数教师一毕业就在高职院校授课。虽然很多老师在任教前有过实习经验,但由于实习期间,工作的性质以及专业对口等问题,因而,很多老师的职业阅历是十分缺乏的,这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很多的高职院校中聘用的教师是从相关的研究机构出来,缺乏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很难将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提高。很多的教师在学校或研究机构中,没有直接参与到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管理项目中去,缺乏实践经验以及管理经验。因此,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要想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难度较大。现今社会属于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性人才,在此阶段,就需要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提高,这其中包括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教学实践的能力[2]。若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就会导致在授课的时候,照本宣科,难以将教材上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联系,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也不利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