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作业题目:你眼中的中国诗歌艺术摘要: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反映生活歌唱生活的艺术。阅读鉴赏诗歌,能陶冶性操、涵养性灵、丰富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诗歌较之其他文学,具有严谨、纯粹、精微的特点。关键词:中国诗歌 鉴赏艺术 表现手法1.诗歌语言的理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由一系列语言构成的有机体,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诗歌是语言的变形、浓缩、无序的组合,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更具有严谨、精炼的特质。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人是通过几组寻常又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的描写,创造出一种充满凄冷孤寂之感的意境。诗歌更善于通过各种语法的运用,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天净沙·秋思》中,诗人不求主谓结构的完整,而是把九个名词性的词组排列在一起,同时以多层密的排比形式,显示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深远的艺术境界,更说明诗人灵活地处理和表现意象的时空关系,使诗歌的含义更深远。 2.诗歌意象的把握 意象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意。诗歌离不开景和物的描写,即客观的“象”,也离不开抒情,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主观的“意”,象和意的结合,就是“意象”。诗人往往创造一些象和意构成整体抒发情感。中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诗歌的意象是丰富多彩的。如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兰代表高洁,牡丹象征富贵,小草生生不息,红豆寄相思,菊是隐逸者,鸿雁传书是对亲人的思念。诗歌中意象的体现往往是作者形象的映射。在诗歌中,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不同的许多意象,如《诗经·采薇》“杨柳依依”中的“柳”给人一种离愁别绪的痛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中的“柳”是写边地景物的荒凉。所以,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同时诗歌意象的构成,作者可以通过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或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另一物象上,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愁心”托给了明月,意象中的“心”具备原来并没有的性质。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语的连缀,从艺术构思看则是意象的组合,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达到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艺术效果。 3.诗歌意境的体会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