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摘要: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工作实践中所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关键词:基层 公务员 激励 研究1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迎接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世界“政府再造”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这就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职责、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那种懒散、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工作态度和高耗低效、繁琐的工作程序,已经严重制约了公共行政效能的有效发挥,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公务员具有职业稳定、工资、福利待遇优厚等优越性,与企业的激烈竞争、收益不稳定相比,多数人认为公务员职业是“铁饭碗”,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滥用职权、服务态度差等现象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基层公务员思想上安于现状,工作中得过且过,直接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提高[1]。基层公务员中之所以存在这些消极思想和行为的问题,这与公务员管理机制、基层公务员个人职业道德、自身修养以及公务员职业的低风险都有一定关系, 但问题根本之所在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教育引导和激励约束,激发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热情和潜能,自觉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行政服务的水平与质量[2]。当前如何健全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起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 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2011 年公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 678.9 万名公务员,其中基层公务员近 430 万,工作在县级以下基层的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队伍总数的60%左右,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主体。2.1 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2.1.1 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良好形势下,针对目前公务员整体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政府多次对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是政府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积极转变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3]。提高公务员工资既能逐步改变以往因工资过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的情况,有利于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又能避免公务员因个人及家庭生存发展需要所迫而铤而走险、违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