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检验世界 点击数: 375 更新时间:2024/10/16 血液在血管内凝固生成的血凝块称为血栓,因血栓堵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即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深部静脉栓塞以及微循环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栓塞病等.其病因常由于某些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原因如抗凝或纤溶系统的缺陷、抗凝物质缺乏或存在抗凝物质抗体、纤溶系统障碍等引起.目前的讨论表明,血栓的形成与血栓前状态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它包含了形成血栓的三大要素,即血管因素、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病理生理状态,是机体处于一种最接近血栓的状态.血栓前状态实验诊断的参考指标 筛选试验 常用试验特异试验1.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活化凝血时间(ACT)缩短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3.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4.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或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增高5.血浆或全血粘度(高剪切率)增高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增高2.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或血小板β-球蛋白(β-TG)增高3.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增高4.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5.纤溶酶原(PLG)含量增高6.α2—抗纤溶酶活性增高1.血栓调节蛋白抗原增高或内皮素-1(ET-1)增高2.P-选择素(即GMP-140)含量增高 3.凝血酶原片断或纤维蛋白肽 A 增高4.组织因子(TF)增高5.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增高6.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减低或其抑制物(PA)增高7.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增高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指标有哪些? 溶栓治疗是用溶栓药物将已形成的血栓或堵塞血管的栓子溶解,使血管再通,是目前治疗栓塞性疾病的主要措施。血栓的主要成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溶栓的根本任务是溶解其中的纤维蛋白,是由被激活的纤溶酶原形成的纤溶酶将纤维蛋白溶解成小碎片,使血栓溶解。 溶栓的药物,一类是作用于纤溶酶原的激酶,如尿激酶、链激酶;另一类是作用于纤维蛋白的蛋白水解酶,如纤溶酶、胰蛋白酶、曲酶蛋白酶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了解纤溶状况,随时调整溶栓药物以达到既能够溶栓又不出血的目的。用以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指标试验 参考值允许范围用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120 分钟30~60 分钟纤溶酶活性筛选凝血酶时间16~18 秒大于参考值 5 倍 100 秒反映 Fbg 减少、FDP 增多指标纤维蛋白原定量2~4 克/升0.5~1 克/升 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