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装配式建筑主要设计依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2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24)《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24)《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24)《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24)《装配式混凝土表示方法及示例》(15G107—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24)《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24)《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技术规程》(JGJ289—202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4 版)《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2024.01 浙江省住房和城建设厅)二、 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1.设计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杭州市相关法律规范、规定,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满足业主对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及希望达到的目标。(2) 解决本工程中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使工程的建设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技术先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体现。(3) 充分发挥建筑工业化的相对优势,尽量减小预制构件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不利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拆分原则是优先选用非抗侧移构件,便于模数协调,易于标准化生产和安装的建筑部品。2.设计目标(1) 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2) 与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形成配套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3) 采纳模块化设计方法,形成符合模数数列的标准化模块。(4) 在标准化套型基础上,充分发挥生产和施工工艺的特点,满足里面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求.3.工业化分析(1) 工业化实现目标根据浙江省《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 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K 预=(V 预+ 0.5V 叠)/ V 总V 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V 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V 总──±0.000 以上(不含±0.000)混凝土总体积。 工业化建筑的评定应根据浙江省发布的《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中第 3。2。3 条,基础项应全部满足,一般项根据情况选用。(2) 工业化实现方式 根据工程经验,20%的单体预制率实现首选水平构件预制,包括楼板、阳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