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基本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学生限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 4 学分,课内学时为 72 学时,一学期授完. 本课程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其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有用技术等部分组成。课程以基础性和有用性为重点,力图在讲清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一步介绍流行的网络产品和最新的网络技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有用技术等部分组成。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如下: 1.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2 学时)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演变和进展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个进展阶段,理解ISO 的 OSI 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了解典型的网络实例,了解ISO 及 CCITT 等标准制定机构。 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4 学时) (1)数据通信技术 (2)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3)数据交换技术 (4)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 (5)差错控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等主要指标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理解各种通信方式、编码方法、时钟同步法、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理解星形、总线形、环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并理解树形、混合形和网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理解计算机网络中所采纳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通信等传输媒体的传输特性;掌握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和海明码等差错检测编码方法的算法原理和检错能力,并能利用算法计算冗余码和编码效率.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18 学时) (1)网络体系结构及 OSI 基本参考模型 (2)物理层 (3)数据链路层 (4)网络层 (5)高层协议介绍 (6)TCP/IP 簇 教学要求:了解协议和体系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