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 BPR 资料----BPR 的真相----BPR(业务流程重组)和 ERP 已经成了孟良和焦赞一样打死不分的亲兄弟。随着信息化的热潮,从媒体的报道中,从业人员的言谈中,甚至朋友间的茶酒闲谈之中,BPR 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信息系统之前,经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革,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习以为常的事情。 ----正如中国的很多事和人一样,BPR 也被给予越来越奇妙的色彩,使得这样一个普通的管理学概念却要承载很多本不属于它的额外的内容。----BPR 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这个概念产生的历史环境如何?中国企业对泊来的 BPR 给予了哪些鲜活的气息?流程改进是否只有“重组”一条道?----欧美人遗弃的 BPR,在国内被某些管理咨询公司当作为企业“治病救人”的万能药;而无辜的企业抱着赌徒的心态拿自己企业的生死存亡开始了极不严肃的赌博。庸医和赌徒之间的博弈,将再一次证明只能是两败俱伤的下场。----BPR 的定义----BPR 是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的缩写。该词最早源于计算机领域中软件维护过程中的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概念,但真正形成权威定义的时间是 1990 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和 CSC Index 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在合作的文章《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But Obliterate》中提出了 BPR 概念;并且定义如下:“BPR 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作根本性(Fundamental)的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重建, 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性(Dramatic)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1993 年,哈默与钱皮出版了《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一书,系统阐述了 BPR 的思想,提出再造企业的首要任务是 BPR,只有建设好 BPR,才能使企业彻底摆脱困境。至此,BPR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像一股风潮席卷了整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并大有风靡世界之势。----另外,对 BPR 做出重要贡献的除了哈默与钱皮外,还有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现在基本上已把他们三位公推为 BPR 的奠基人。----BPR 的特征----根据 BPR 的定义,从投入产出(I/O)以及介质因素上来总结归纳出 BPR 的几点重要特性:----首先,是投入的特性,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核心内容点,也就是根本性(Fundamental) 和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