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 晨交班模式下儿科护理论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讨论对象 ① 患者资料:2024 年 6 月~2024 年 11 月本院儿科应用传统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 300 例,2024 年 12 月~2024 年 5 月应用SBAR 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 300 例。②护士资料:本院儿科现有护士13 人,均为女性,年龄 24~50 岁;学历:本科 6 人,大专 5 人,中专2 人;工作年限:<5 年 3 人,5~10 年 5 人,>10 年 5 人;职称:主管护师 3 人,护师 7 人,护士 3 人。 1.2 方法 1.2.1 制定体现儿科专科特点的 SBAR 交班模板进行晨交班,借鉴邵逸夫医院病情汇报模型. 1.2.2 培训方法及内容.本院儿科成立了 SBAR 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对儿科护士的 SBAR培训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在医护沟通中使用 SBAR工具的原因,SBAR 工具的优势,SBAR 工具的含义,SBAR 交班模板的内容、意义及使用方法。培训方式以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为主。培训时实行组长责任制,每名责任组长负责评价组内成员对培训的掌握情况,根据检查反馈、强化培训,让每名护士都理解 SBAR 的内涵,认识到 SBAR 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及效果,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了督促和检查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护士长将在 SBAR 模式晨交班实施后对儿科各位护士进行抽查评定,内容包括 SBAR 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应用情况,并纳入个人能级评定项目。 1.3 评价方法 比较 SBAR 交班模式应用前(2024 年 6~11 月)后(2024 年 12~5 月)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纳 χ2检验,以 P<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BAR 交班模式应用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应用 SBAR 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可降低交班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满意度。交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体现个性化服务,保证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SBAR 交班模板包含了所有关于患者交接的内容,体现了对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重点关注,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及治疗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直接规避医疗风险,使整个交班过程更趋于法律规范化、结构化和标准化,保证护理交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