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论概况:1、课题讨论背景“”新课程提出了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新课程提倡 以审美为”“”“”核心 ,其中反映了 以人为本 教育思想,是以直接关注 人 的进展为根本目标的,因此,音乐课教学中老师应把握新课程理念,把握课堂教学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使其健康成长。 主动体验 音乐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构建和实施的。2———、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倾听感悟表现制造拓展延伸。模式的讨论,主要以音乐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音乐教学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力求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兴趣出发,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渴望,进而引导学生感受领悟,保持探究音乐学习领域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开发心智潜能。3、课题讨论的实施过程:课题实验目标的讨论共分为两个阶段:4、课题讨论对象:七年级学生,总计 400 人5、课题讨论的方法:主要实行行动讨论法二、实际效果:从学生方面说:1“”“”、学生学习的状态变 被动 为 主动 ,乐于主动倾听和学习音乐。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教学方式突出体现了其教学优越性:在短时间内及时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在讲授广东音乐之前,老师围绕授课内容,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与内容相关连的视频: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实况演出,视觉与听觉的冲击顿时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激发起学生学习了解倾听广东音乐的愿望,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2“”“”、学生学习的方法变 肤浅 为 深化 ,乐于主动深化体验音乐。音乐艺术,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音乐的感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听乐曲(或歌曲),学生往往凭借直觉印象及个人喜好来评价其好听或是不好听,速度快或者慢,情绪是忧伤或是喜悦,而很难另有说法,或者是感到无从说起。然而,教材中每一部音乐作品的选编都有其典型性特征,能够深化体验这些作品,正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老师只有在充分倾听并把握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才能恰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细节的微妙之处,如:“民乐合奏曲《江南好》开始部分老师设计问题提问: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哪些乐器模拟演奏的?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来表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