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电子政务教学分析 摘要:在“互联网+”思维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电子政务讨论性教学,是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本科阶段挖掘学生科研潜力的平台,也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对电子政务教学新要求的战略武器。这就要求一方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即理论性、实践性、趣味性结合的同时注意难度的把握;另一方面选择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团队建设及组长负责法、师生共同参加在线小组讨论法、周进度报告推送法、最终成果答辩及多元互评法等等。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政务;讨论型 教学电子政务是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讨论性教学可以“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养人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而在“互联网+”思维下,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性教学又具有了新的意义。 一、“互联网+”思维下电子政务讨论性教学的意义 讨论性教学“是一种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2],在电子政务课程中实行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性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手段。电子政务属于跨学科特征明显的一门课,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子政务课程过程中付出比其他课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讨论性教学所鼓舞的自主学习机制,可以推动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子政务课程上。特别是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互联网+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巩固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让其自主学习过程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学生更易接受、效果更佳。老师针对课堂内所讲授的知识点,选择相关主题作为讨论性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进而最大限度地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初始需求。(二)本科阶段挖掘学生科研潜力的平台。“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目前高校人才培育的基本诉求。”[3]在本科阶段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既可以让学生对于毕业去向的选择有更为明确的参考和抉择,也可以让本科学生为就读讨论生期间科研能力的提升拥有更早、更好的起点。讨论性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系统分析并提出创新观点,撰写讨论性教学成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才可以达到挖掘学生科研潜力的基本要求。从老师的角度,应该根据自身多年从事科研的经验,将科研过程尽可能地应用到讨论性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