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现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摘要:“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表达手法。本文通过挖掘“留白”的内涵语义,分析“留白”现象在中国艺术文化中的体现,从而对将“留白”的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进行思考。提出从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中融入“留白”的理念,实现中国当代设计的繁荣。 关键词:留白;艺术;设计 “留白”现象在中国艺术文化中自古就有所体现,无论是诗书著作还是绘画音律,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表现手法将艺术创作中的形态、意境、精神与个性往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挖掘“留白”现象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与精神内涵,运用到当代中国的设计之中,对中国设计进展的推动作用将具有深远意义。 一、“留白”现象的理念内涵 “留白”又被称作“余玉”,在绘画中就是指在画纸上留下一片空白。书法上也有类似的手法,被习惯性的称作“布白”,美学上所说的“计白当黑”中的“计白”也就是留白。[1]“留白”作为中国画中的一种特别的表达手法,往往是作者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提炼安排。在绘画中运用时,从表象中通过虚实结合、藏露有别的手法,渲染出艺术作品中独特的意境氛围,从而给人以无限遐想追溯的空间,可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也会映射自身而有所感悟。“留白”现象的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通常表达的是一种依附于形体之中,却超越客观事物存在,向更深层次内涵探寻的境界。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道”是宇宙初始,万物和谐气化的本源。“道可道,非常道”我们追寻形形色色的物质表象,实则皆源于无象之象的“道”之中。透过无形之道,把握事物进展规律,在空白之处感悟无穷无尽的哲学内涵。“留白”理念正是对道家哲学思想的一种延续,透过现象展现事物本质,通过无形之举表现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因为这种丰富的内含深意,使“留白”的理念手法不止局限于绘画作品,更运用于各种文学艺术之中。 二、中国艺术中“留白”现象的体现 (一)中国画中的“留白”。“留白”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制造,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对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2]在中国画中运用“留白”的手法一方面给予画面丰富的空间感与层次感,通过虚与实之间的相互结合,又给人以拓展的空间激发无限联想。另一方面画面通过“留白”往往展现了不同的意境,通过以形写神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出画作的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