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_第1页
1/13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_第2页
2/13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_第3页
3/13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讨论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项大工程。在“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时代背景下,基于该课程的特别性和重要性,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的特点,阐述如何合理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实验、课程考核,全方位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不断满足新时代下各类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农林院校;教学;实验 0 引言 我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进程中,积极营造沟通、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教学氛围,开展深度科研协作,努力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我校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以来,曾先后多次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正是在此背景下,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进展的今日,如何开展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如何改革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程授课令人深思。 1 课程现状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简称计算机组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该门课程呈现出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现象,其原因在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和知识点繁、杂、抽象。为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作者自 2024 年春开始讲授本门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教改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究。 2 教学优化过程及实践 2.1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补充科技前沿知识由于该课程具有概念繁杂和内容抽象的特点,且每节内容都可扩展开独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对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和实现技术都进行详细讲解,为此学院及系部每年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教学大纲,研讨教材重点、难点和疑点,确定实践环节;组织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新任老师试讲等。2.2 强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抽象理论的科学验证,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采纳清华大学教学实验机 TEC-XP,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过程中增加附加的设计型教学实验任务。在授课过程中讲解实验机中的设计思想,让学生清楚了解硬件的连接及程序的实现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内容逐级深化的方法,使教学试验机的设计思想逐渐渗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2.3 因材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