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_第1页
1/1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_第2页
2/1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_第3页
3/1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关于早期教育问题的辩证对待 卡尔·威特是 18 世纪德国一个叫洛赫的小村庄的牧师。在他的精心教育下,其子小卡尔·威特从儿童时起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才--8 岁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尤为擅长数学;9 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 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 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4 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 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 岁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讨论但丁的权威。 老威特为自己将早产并轻度迟钝的儿子培育成为名噪一时的少年天才感到非常骄傲,他曾经断言:“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不管谁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他把对小威特 14 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老威特早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场;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 但不管是日本心理学家木村久一对于尽早开发儿童智力之优点的实例佐证,还是曾一度掀起中国父母对于早期教育狂热追逐的《哈佛女孩亦婷》中令人艳羡的天才之路,都似乎在竭力推崇卡尔·威特教育之时,与该书同样聚焦于天才儿童的早期生活经历,或者说是,此类书籍无一跟踪神通至其中年和老年,而只是一味从子女优秀的父母视角,诉说他们的子女在孩童时代是多么地异于常人且优秀。但是事实是,历史和有心的人们依旧记录下了小威特的一生。在意大利留学的初期,18 岁的小威特感到非常苦闷。他对《罗马法》讨论并不感兴趣。罗马法的枯燥折磨着他的神经,就像著名诗人海涅所说:“罗马判例法用灰溜溜的蜘蛛网仿佛把我的思想罩住,我的心像是被夹在自私自利法律体系铁一般条款之间。〞硬着头皮学了一年后,1819 年,一次旅行改变了威特的命运。这年,小威特到意大利佛罗伦萨游玩,在当地逗留期间,他访问了但丁的故居,在那里,他对但丁讨论产生了浓厚兴趣。自此,他开场狂热地研读各种关于但丁的作品、评论和资料,但丁成了他在意大利时苦闷生活的精神寄予。老卡尔听说卡尔威特在讨论但丁,盛怒不已,认为他正在浪费自己的才华,浪费自己的时间。正像老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