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的1.从体验和感受中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2.结合太阳大气层结构,简述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知识结构内容点析〔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的作用,又有间接的影响。直接的作用,如岩石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风化,是显而易见的;而间接的作用,是从地理环境的驱动力的角度提出。后面几个单元,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述,这里只是一带而过。 〔2〕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人们对太阳辐射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一局部太阳能是人们从自然中直接猎取,并加以使用的,如教材中提到的太阳能电站等;另一局部太阳能是固定在矿物燃料中的,人们通过消耗这些矿物燃料,利用了太阳能。这一点可以从煤和石油的成因上稍加说明。煤和石油都是地质历史上由生物遗体形成的,而生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煤和石油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还进一步设问:请你谈谈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发现、探究,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2. “活动 4〞的设计意图。选择太阳辐射量与生物量对应关系的比较,有两方面考虑:第一,从知识的角度考虑,用事实进一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的作用。太阳辐射不均匀的分布,是地球上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分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环境。生物量的多少是不同环境特征的明显反映。第二,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考虑,加强学生对地理要素的比较、对应、叠加分析的能力。4.“活动 5〞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到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可能影响。图1.10 中三幅小图表示的站点均在北半球,由中纬度到高纬度。图中左侧的纵坐标为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右侧纵坐标为黑子相对数,底边的横坐标为被观察点的时间跨度,共计 80 年。对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可以这样描述:〔1〕在中纬度地区的 36 测站中,上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 30 年间,每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也就是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处于最低值,两者之间是负相关;从 1910 年开始,太阳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该测点的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反而增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