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课程优化探讨 《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是一门由建筑工程技术与组织、建筑结构、工程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集合而成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应用性、综合性、政策性强的特点(见图1)。课程内容涉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定额与清单计价法律规范的掌握与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具有编制工程造价文件,掌握一定的计量与计价的专业技能。 1《工程造价》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课程知识综合性强,实践性要求高,要求学生在掌握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知识基础上,具备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要求学生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掌握专业软件的操作。但目前该课程课堂教学存在与实际工程相脱节的问题,分析如下: 1.1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职业能力训练 当前《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存在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割裂的问题,没有将职业能力目标放首位,存在理论知识流于片面记忆,没有工程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生不注重平常课堂学习,仅依赖期末考前简单记忆,存在对所学知识不能真正理解与运用的问题,对计价法律规范片面记忆,不能形成综合能力,动手能力不高。 1.2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修订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建设领域开始强制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目前正在使用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律规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随着建设新法律规范、新标准的修订及时调整和补充。可是当前《工程造价》教材建设存在滞后等问题,教材内容较难适应当前建设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素养要求,可选用教材的不多。 1.3理论教学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工程计价系列课程分类详细且狭窄,各科目自成独立体系,在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上往往各自独立对专业理论基础的陈述,在教学过程中,占用较多时间来阐述相关的理论基础,而多数理论基础存在相同或雷同的现象,从而使课程深度不能加强。例如,各门课程中的定额原理、费用构成与费用计取的内容雷同。 1.4践教学环节缺乏应用性 工程计价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专业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课程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系列软件应用等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