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团会 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 9 月 20 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暨第八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北京进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并提出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主题。实践证明,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是引导人民群众大规模参加道德实践的成功探究,是新形势下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扬,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成效十分显著,经验弥足宝贵。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道德模范是群众推选出来的身边榜样,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他们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要深化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广泛传播、让他们的崇高精神广为弘扬,转化成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财宝和形成良好文明风尚的自觉行动。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自灭。我们致力进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法律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正是针对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基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亮。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律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进展,是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进展的必定要求。一个社会要全面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