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路面的路基应具备那些性质:路基主要承受道路面层和基层结构恒载和经道路结构层传递下来的车辆等荷载,要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应具有一定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柔性路面的路面的使用要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基层的作用和要求: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土基,故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路面的垫层作用: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与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纳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 高 的 结 合 料 稳 定 类 材 料 基 层 。2、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纳沥青封层。3、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 0.3 ;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 0.08-0.4。4、层数不宜过多。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实行其它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水对城市道路工程的不良影响与防治措施:水与土石相互作用,可以使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道路路基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不良现象。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抗变形能力,必须实行相应的排水措施或隔水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等力、法达到迅速排水的目的。面层下的基层要慎重选择,严格控制基层的细料含量。在潮湿路段,应采纳水稳定好且透水的基层。对于冻深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