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第四组)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第四组)_第1页
1/18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第四组)_第2页
2/18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第四组)_第3页
3/18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 ——中外冰箱比拼新世纪 过去的 2000 年,中国冰箱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尤其以洋品牌冰箱的卷土重来更为令人瞩目。2000 年 12 月 9 日,伊莱克斯在发给经销商的文件上赫然写着:“夺取中国家电第一!”而此前的仅一天,12 月 8 日,科龙集团在广州举办的冰箱订货会,在庆祝容声“十年冠”的同时公开宣称:“我们将重视零售终端建设,遏止伊莱克斯的增长势头。”而中国冰箱业的龙头老大:海尔更是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预与竞争者一决高下。新世纪还没开始,中国冰箱市场已经开始暗流涌动——(1)第一章 中国冰箱行业的进展历程 回顾中国冰箱业的进展历程,可以说是洋冰箱“三进”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后到 80 年代中期,进口洋品牌冰箱一统天下,但 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批中国冰箱企业的迅速崛起,进口品牌冰箱风光不在,并逐渐地淡出市场,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到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中国冰箱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一批企业败下阵来,市场向名优的国产品牌集中;同时,也为洋冰箱提供了在中国第二次进展的机会,国外大的家电厂商觊觎中国市场的心情也更为急切,他们将一些败下阵来的冰箱企业作为再次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通过控股、收购等手段向中国冰箱生产和销售市场发起了第二轮进攻。当时,美国惠而浦收购了北京“雪花”,通用电器收购了天津“可耐”,韩国三星吞并苏州“香雪海”,西门子兼并了“扬子”,伊莱克斯则收购了长沙“中意”,同时,松下、夏普、美泰克也分别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合资建厂。但到 90 年代中期洋冰箱又全面萎缩。经过几年中洋品牌的较量,国产品牌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 80%以上市场份额而且还打开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大门,目前仅海尔一家就占有美国小容积冰箱30%的市场份额,几个主要的国产品牌冰箱正以每年平均递增 60%以上的速度向国外市场出口冰箱。因此,有专家指出,中国冰箱企业是未待入世已先出关。进入 2000 年,洋冰箱又开始了第三轮冲锋,他们以收购、兼并的中国冰箱为阵地,摆开了“决战”阵势。中国冰箱业经过十几年的进展,靠国产品牌撑起了一片江山,在技术开发和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已日臻成熟,被业界人士誉为“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行业” 。(2)第二章 中国冰箱市场的竞争状况“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冰箱市场形势的写照。这种形势焦点主要体现在洋品牌向国产品牌曾一统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第四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