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战略进展论文 战略产业的定义是什么,哪些产业算是战略产业,是有待深化讨论的问题。 战略产业问题,是在全球化冲击面前,“民族产业”处于全面守势的情况下提出的。对民族产业不分轻重缓急一概保护当然不可取。科技政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政策要重视产业政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关系到战略性全局性的产业部门,要由国家保持控制力,有的要禁止、限制外国企业进入。国家对战略产业有保护扶持的责任,不能任其在国际竞争中被“劣汰”。 较早系统提出战略产业问题的是王小强先生。 “假如我们说某一个产业是战略产业,也就是说,该产业不是从个人、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的少数产业(空中客车是典型范例)。这类企业的存亡,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事务中的战略行动能力。国家不能放任本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自生自灭。” “……我们这样一个超大型进展中国家,如何界定,什么产业应该在什么意义上和什么程度上保持民族工业的形态。有必要仔细讨论,我国中期进展的内外部约束条件(资源、技术和市场),根据进展的需要,找出若干关联产业,分析不同产业可能实行的进展方式……为综合国力的概念充实更具体的战略内容。”[1] “十五”计划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有文章概括国有经济需要保持控制地位的行业和领域: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造币工业、重要军事工业等。需要国有经济经营,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自然垄断的行业:电信、铁路、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在管理体制上,政府与自然垄断企业的关系是规制与被规制的关系,即企业在获得垄断经营权的同时,必须承担价格、服务等方面的义务;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金融、保险等。这类行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政府及其国有企业有足够的理由发挥作用;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大油气田、大矿山、大钢铁、大石化、汽车集团、重要的电子企业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私人资本和乡镇企业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在技术要求高,投资需求量达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重点竞争性行业中,它们还难以成为主导力量,还难以取代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经济进展阶段和转轨时期的特征,决定了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应保持足够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