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力资源: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制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 人力资源的数量:(1) 现实数量:现实国民经济活动中已经被利用的人力资源数量(已就业、正在寻求人口)(2) 潜在数量:根据一个国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量进行计算(适龄、未成年、老龄)3、 人力资源性质:(每小点的定义理解,用自己的话解释说明就可以)(1) 能动性:指人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是区别于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为人的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2) 时效性: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为了避开老龄后脑力与体力不断衰退,需要在成年期进行开发利用。(3) 增值性:人力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制造财宝;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最特别,具有明显的增值性。(4) 社会性: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5) 可变性:人在劳动过程中会因为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影响劳动成果及其作用的发挥程度(6) 内耗性:内耗性要求不断开发潜能新价值。4、 人力资源的分布和构成(案例)(1) 国家:年龄结构、产业结构(2) 企业: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位构成、部门构成、素养构成5、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为了猎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6、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可能性大,各模式特点理解)(1) 工业模式: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以劳动关系的协调为主,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工作规则的建立、职业晋升阶梯和职业生涯规划,以资历为基础的酬劳体系、雇佣关系、绩效评估等(2) 投资模式:20 世纪 60~70 年代。管理的重点为培训开发,具体措施包括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工作丰富化、培训和长期薪酬(3) 参加模式:20 世纪 80~90 年代。管理过程中更多采纳民主、参加的方式(4) 高度灵活模式: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适应多变环境,实行灵活模式,主要内容有灵活的雇佣关系、多样的酬劳、聘请顾问等。(借用“外脑”)7、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每小点的解释部分理解)(1) 吸纳:吸引并使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为企业选择出合格的人才。(2) 维持:采纳各种办法将优秀人才继续留在本企业(3) 开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