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人因工程的定义:1) 讨论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讨论人和机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2) 讨论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 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2. 人因工程学就是根据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与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3. 进展过程:1) 20 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2) 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讨论如何减轻疲劳与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霍桑试验3) 二战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4)20 世纪 60 年代后:讨论领域不断扩大,应用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别作用。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讨论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在讨论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客观性是指讨论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原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5.主要讨论方法:1) 调查法:是猎取有关讨论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讨论方法。包括:(1) 访谈法。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2) 考察法。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3) 问卷法。根据讨论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2) 观测法: 讨论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讨论对象的一种方法。观测者不介入讨论对象的活动中3) 实验法: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讨论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讨论方法。分两种:(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允许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缺点是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可能干扰实验的客观性。(2) 自然实验(现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