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24 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地方课程规划与管理讨论”(FHB120466)的阶段性成果。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建设的回顾与思考韩宝江(教育科学讨论院,,100045)提 要 从 2001 年秋季起,市海淀、宣武、延庆三个区的小学和初中,从起始年级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使用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开始了市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至今已走过了十三个年头。市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体建设、市专题教育多个方面,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关键词 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地方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建设自 2001 年起,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的重要文件。2001 年 7 月,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工作试行方案》,从 2001 年秋季起,海淀、宣武、延庆三个区的 188所小学和 71 所初中,从起始年级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使用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实验规模为近 3 万名学生。其他区县的 337 所小学,从起始年级起根据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进行实验,并使用根据市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实验规模同样为 3 万多名学生。从那时起,市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在摸索中走过了 13 年的历程,笔者试对这个历程作宏观的思考和梳理。一、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 13 年的取得的成效1.课程管理制度渐成体系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自 2001 年秋季市启动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以来,通过市、区、校三级合作的运行机制,开展专项讨论、专题研讨、评选推优等多形式、多途径的课改实践活动,在理论讨论、政策制定、机制建立、宏观调控、微观指导、典型引路、成果推广等多个重要环节全面推动,带动全市各区县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建设工作逐步走向深化,同时催生了一系列推动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法律文件的建立健全。如对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综合评价制度、专题视导和督导制度、下校调研制度,课程建设先进单位、优秀成果的定期评选、表彰制度,课程论文、案例、视频课例的评选制度,中小学教科书管理制度等。这些逐步建立起来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了教育部、市的课程改革文件、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在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