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绩效—科室运营效果评估与分配科室运营效果评价就是对科室管理的整体效果从人员、设备、病床、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与工作量、质量、经济收益、学科进展以与社会效果等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指导科室的经营管理,保证科室运营效益的最大化。科室要想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必须首先保证投入合理,即最大可能的降低投入,又最大可能的提高产出。因此,在评价科室的运营效果之前,首先要做好投入的规划。科室人力资源规划科室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科室根据医院的进展战略与目标的要求,结合科室业务进展和未来定位科学地预测、分析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科室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力资源。一般而言,科室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定岗定编,合理编制各类人员。科室的人力资源是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的基本要素,医疗工作要想有序地进行,就必须对各类人员的资格条件、能力素养以与如何配置等进行讨论,以便于各项医疗任务的完成,同时又能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发挥。这就需要加强科室定岗、定编、定员、定工作标准、定任务目标等工作,以提高科室的运营效益。一、定岗定编的基本原则1、尊重实际原则定岗定编首先应尊重实际。目前医院所形成的人员与岗位匹配情况,与医院的社会文化背景、管理体制、员工的职业理念、长期的工作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医院须尊重现有岗位和人员的实际,通过定岗定编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对工作负荷与压力进行合理评估与分解,对各岗位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进行合理评价,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全院员工的人力成本控制意识和效率意识。2、工作需要原则定岗定编必须以满足工作需要为根本原则,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根据科室的职责围和工作负荷合理确定岗位名称和编制数。3、精简高效原则即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精简冗员,使岗位与人员编制在配备上达到优化,在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4、结构合理原则要保证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层次结构,使科室人员达到群体组合的最优化 ,以发挥人才群体的最大效能。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科室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用数量指标来监测的,但有些工作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因此,在定岗定编时,必须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6、动态调整原则科室人员编制应该根据医院进展要求、学科建设、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等因时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