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端学术走向通俗展览—『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回眸查看次数:634 时间:2024-12-29 10:07:04 [大中小][打印] [关闭] 2009 年 9 月 26 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中国社科院考古讨论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市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 14 个省市、23 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 212 组件,并辅以大量的辅助展品加图片、考古遗址图、器物线描图、中英文字说明等。10 月 31 日,展览圆满落幕。在 40 余天的展出期间,共接待观众近 10 万人。先后有 70 余家媒体做了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电视台分别做了专题节目。配合展览,组织了四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邀请了严文明先生、学勤先生、星灿先生、许宏先生先后为千余名观众做了精彩演讲。 “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从 2024 年 2 月筹备至 9 月 26 日开展,历经半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市文物局的领导亲自参加或关怀指导,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直接参加把关大纲,形式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深化研讨,共同完成了这件“前无古人”的作品。它是对国庆 60 周年的献礼,也是献给长期从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学者们的礼物。 首都博物馆荣幸地领受了这么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并组织了由十余位专业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开展工作。作为展览的组织者,对“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有许多切身的体会,以与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本文从三个方面追述如下,与大家探讨。 一、深化讨论,确立展览主题和展览方向 中华文明何时起源?我们的国家何时形成?有无夏朝?夏朝存在于何时?新石器时代我们的文明状况如何?这些问题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学子孜孜以求的,也是近年来海外特别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历史进入 20 世纪,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考古发掘成果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早期中华文明有了更新的认识与更远的追求。21 世纪,国家组织推出的大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上马,它是继国家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科研工程。它汇合了国相关学科数百位专家学者,跨领域、多学科、全方位讨论。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推动到了两个阶段的讨论,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在此背景下,又适逢中华人民国 60 周年,推出了展览。展览的主题无疑是要展示中华文明探源的科研成果,展览的方向(或受众)是要在国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