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作风的思考到任永州这些天来,我到部分县区、园区企业以及市委办、市纪委、政法单位、新闻单位等市直部门走访调研,与各级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饱满的工作激情。在这些天的调研中,我与很多干部就高效工作、健康生活这一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也了解到很多党员干部经常处于连续加班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状态。我在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作风去推动工作?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家需要不眠不休、加班加点的工作?我考虑了很久,现在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梳理出来。01不是以落实文件精神为目的的会议就是形式主义首先是严重的形式主义的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最熟练的基本功就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上面开了一个会议,下面需要传达,因此就有了一个传达会议的会议。但是会议的目的是传达会议精神,可是实际上有没有传达会议精神呢?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传达会议精神的领导,也没有吃透会议精神。他们也许把文字当成了全部的精神。文字好比手指,精神是文字所指向的月亮。为保险起见,传达会议精神就变成了“把会议文件念一遍,然后让大家自己吃透精神”的形式。这是一种稳妥的做法,领不领会得到会议的精神不重要,把包含会议精神的文件一字不漏地念一遍才是不犯错误的关键所在。精神怎么可能是文字?如果精神是文字,那么文字还有精神吗?文件发得多,会议自然就多。因此就有了“以会议落实会议”这种叠床架屋式的形式过场。现在的文山会海一浪高过一浪,一山更比一山高。轰轰烈烈走过场才能表现出对上级文件的重视。如果把传达上级文件当作任务完成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也不枉花费大量的时间,耗费可观的财力、物力、人力,然而从结果来看,收效甚微。这种会议很多都是在休息时间召开的,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过度加班。减少文山会海是弱化形式,这是很好的趋势。但是不能因为反对形式主义而把形式废掉,而是要创新形式。同样是开会,就应该提升会议质量,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通过现代通信手段提高会议实效。同样是学习,我们的学习交流就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文字复述上,而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党员干部真正透过文字精神表面,思考背后的深意。02不要让多劳的能者吃亏还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经常加班的总是比较固定的一部分人,经了解,这些人是吃了“能者多劳”的亏。一些科/处室,虽然编制庞大,但能胜任工作的人并不多。部门里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文案工作不能胜任,实际动手能力也没有,属于他们的工作就常常需要别人帮忙完成,因此工作就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这些人手上抱着的、肩上挑着的都是工作,负担重量可想而知。这种现象也导致了过度加班。这些人的担子往往越挑越重,甚至发现这个岗位离不开他,最终导致他不堪重负,工作出错。多劳必须有个界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体力上,都不能超出负荷,否则工作完成了,身体却累垮了,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03做事的人要多,说话的人要少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很多机构、部门的组织结构“头重脚轻”。坐办公室的人多,做具体工作的人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官多兵少,做内勤的人多,做外勤的人少。有些坐办公室的人习惯于把简单的工作变成复杂的工作,把一件事情的工作量变成两件事情的工作量,忙于开会、发文、视察,之后就什么也不干了。动嘴的人多,动手的人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人闲得无事做,时间多得只能想办法如何消磨打发;而有的人忙得脚不沾地,只恨一天的时间太短,只有加班加点、不休不眠。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帮忙完成别人的工作。我这里是在提醒那些占着位子不做事的人,要么,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能力,要么,给能做事的人腾位子。因为工作的原因,大家都有加班的经历,而且这种加班也较为频繁。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很是让人敬佩。大家除了家庭还肩负着各自的责任,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安居乐业,老人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小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年轻人有工作、有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们必须作出一些牺牲,这是我们的选择。04没有应酬的工作状态才正常我还要讲的是,那些原本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