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重视应用型人才培育契合社会进展需要。以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对接产业进展,阐述产教融合的作用,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认知层、业务流程操作层、综合能力应用层三个层次,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矩阵,倡议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最后提出提升老师实践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2024 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此后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各行业“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24 年以后学校办学定位为国内先进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意味着人才培育从过去的学术型转变为应用型、实践型。应用型就必须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理念,从供给侧上对接企业需求,在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培育上满足企业实际要求。 1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供给与需求脱节。柳州物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降本增效,形成现代物流集聚区,到 2024 年计划建设完成 3 个制造业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支撑柳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供应链及物流枢纽城市,支撑柳州工程机械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物流准时化管理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由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将不断增加,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会不断提高,需要熟悉采购、仓储、生产工位准时配送、信息处理流程与实务操作,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而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供给上,侧重于学科型人才培育,注重物流规划等定量讨论能力的培育,轻视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另外,近几年柳州作为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大力开展港口码头建设,阳和码头已于 2024 年通航,在建官塘码头作业区、鹧鸪江码头片区 2 期,不断完善机场、铁路、公路建设,为开展国际多式联运提供了设施基础,并在加快筹建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 型),这将需要大量的熟悉揽货、包装、仓储、中转运输、集装箱拼装拆箱、报关报检、保险等业务流程与操作的物流人才。但广西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供给上,没有重视国际物流这一方向,实践上缺乏对该方向实务操作能力的培育。1.2 实践教学学分偏少。广西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环节共有 30 学分,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占总学分的比例仅为 18%,实践教学学分偏少,很难提高学生...